引起小儿麻痹症的原因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发。这种病毒通过人的口腔迅速进入人体,随后侵入淋巴组织,如咽部、肠道等,形成隐性感染。当患者的抗体不足以对抗病毒时,病毒将进一步侵入血循环,引发病毒血症。免疫力较低的患者更容易遭受病毒的侵袭,严重时,病毒甚至会侵入神经系统,导致瘫痪。
在疾病初期,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家长可能会误认为是普通的伤风感冒或消化不良。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适。经过1-4天的发热后,热度会暂时消退。但随后,病情会再次发作,高烧比初次更为严重。孩子可能会出现过敏样疼痛,对触摸极度敏感,伴随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等症状。随后,孩子可能出现嗜睡等迹象。
经过3-7天的发展,麻痹症状开始显现,常见的是下肢麻痹。如果在麻痹出现后的一周内,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逐渐恢复。家长可以通过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如使用伊凯儿等工具,来监控孩子的病情。
小儿麻痹症带来的后果多种多样且较为严重。除了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症状外,髋关节和膝关节也可能出现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导致髋关节脱位。小腿向内弯或向外弯也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脚也可能发生各种畸形,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脚尖不落地,或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甚至身体其他部分,如上肢、脊柱、骨盆等也可能出现畸形。
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是否成功也是诊断小儿麻痹症的重要依据。疫苗过期、热水服用或未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接种效果。对于小儿麻痹症,及时接种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的关键。
小儿麻痹症对患病孩子的影响较大,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家长应及时寻求治疗,以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