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大学(吉林长春大学是几本)
长春大学,位于享有“北国春城”美誉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它作为新中国工业会计统计人才的摇篮,由东北人民工业部创办。随着国家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校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在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而在1987年,经过国家教育的批准,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和长春职业大学四校合并,共同构成了今日的长春大学。而在2000年,原吉林省林业学校的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科资源。在2019年,学校迎来了建校70周年,这场盛大的纪念大会,不仅弘扬了办学特色,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汇聚了强大的发展力量。
长春大学现在拥有三个校区,总面积达到102万平方米。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提供了60个本科专业和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525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863人,其中包括正高级123人,副高级297人。在这些教师中,有251人拥有博士学位,498人拥有硕士学位。这些教师中的许多人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如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长春大学在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学校也注重科研创新,建成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李荣和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多项发明专利成果上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得到转化应用,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在大豆深加工研究领域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还依托机电传统专业优势,对接吉林省及长春市的需求,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春大学不仅重视学术发展,也注重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连续五届获得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中也屡获国家级奖项。学校的特殊教育学院更是开创了我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
历经70余年的办学历程,长春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以其深厚的基础和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品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中国特殊教育的璀璨明珠
时光荏苒,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已走过数十载春秋。在纪念学院成立的日子里,中国残联主席曾深情地指出,这所学院办学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在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堪称龙头。到了建院三十周年之际,中残联主席张海迪更是赞誉其为“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历史性开端”。在新时代的曙光下,学校正朝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府迈进。
长春大学不仅是教育的摇篮,更是“团风”精神的发源地。回望往事,一张匿名“团风”的汇款单如春风般温暖了残疾大学生金燮的心。这一善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心与奉献精神。“团风”精神如今已成为学校乃至社会的宝贵财富,其核心内涵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更是与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纪念“五四”运动百年暨学“团风”活动三十年的大会,更是弘扬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传承了不朽的“团风”精神。
学校致力于网络安全学院的打造,以网络技术安全为基础,网络文化安全为特色。长春大学不仅牵头成立了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还成立了国内首家网络国学院和国家级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学校还成立了东北三省唯一的网络安全学院,不仅获得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硕士点,更是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与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9所高校、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友好合作关系。长春大学拥有招收来华留学生的资格,并凭借优秀的俄语教学和科研团队,成功打造对外俄语优势。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孔子学院更是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导教、以赛育人、以赛促创”的理念,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长春大学的FCC车队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屡创佳绩,荣获最具影响力车队称号。
面对新的征程,长春大学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学校将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强化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凝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长春大学正朝着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特殊教育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