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其实是扣上色情的帽子
关于的严肃话题
千百年来,关于的讨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儒家经典到民间传说,从生理需求到文化传承,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早在两千年前,儒家大圣就对此有所阐述。《孟子》中的“食色性也”,虽然并非孟子或孔子的原话,但这句话却堂而皇之地成为经典。其背后的逻辑是人的生存与繁衍是基本需求,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述,生存和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部分。
传说中的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也暗合了这一理念。蛇的诱导使他们品尝禁果,从而开启了人类的繁衍之路。而在东方传说中,女娲教授人类传宗接代的方法,以及一些更为离奇的传说,都反映了人类本能和生存的问题。
历史的发展使得人类逐渐脱离了单纯的生理需求,开始追求更为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在群婚制度时期,人类开始性的多元性和权力关系。这种制度的出现源于母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就像父系统治一样,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开始玩弄权力游戏。但夸父的出现,却展现了男性对权力的反抗精神。尽管后来男性掌握了权力,但他们发现女性的性能力几乎是无限的,这使得他们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这种恐惧源于对未知的担忧,庄子在《道德经》中就曾提到女性生育的产道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因为传宗接代的主动权在女性手中。但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理论争议,如“采阴补阳”等。儒家强调女子无性就是德,而道家则提出了一些看似歹毒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存在不仅迫害了女性,也间接地伤害了男性。因为性是相互的,对女性的迫害最终也会伤害到男性自己。
理论归理论,人是有情感的。无论是圣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无法避免动情。有一种说法是,上帝创造了男人来改造世界,创造了女人来改造男人。但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往往选择含蓄地表达这些话题。这种含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使用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
尽管如此,性文化依然在生活中存在并发展。明代冯梦龙的《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笑话,描述了新婚夫妇对于性生活的不同理解。嫂嫂告诉新嫁的妹妹性生活是为了传宗接代,但妹妹却觉得这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这种差异反映了人们对性文化的不同理解和态度。
关于的话题是严肃而复杂的。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繁衍、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我们应该以开放、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它,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低俗或禁忌的话题。从这两个笑话中不难看出,性作为生活的必需,是无法被压抑的。尽管历史上统治阶级为所谓的守节编织了各种外衣,但人们心中的渴望始终无法被压制。压制越深,反抗便越强烈。即便是道学先生和文学大家也无法例外。
传说中的爬灰鼻祖竟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至于《西厢记》中红娘为张生与崔莺莺牵线搭桥,成就二人的“野合”,更是无需赘言。秦可卿与她的公公贾敬,朱熹与丽娘的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一个启示:和尚可以摸的,我们摸不得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允许官员享受艳福,而普通百姓却被禁止享受性爱吗?性是压抑不住的,即使给它扣上性情的帽子也无法阻挡。
《西厢记》与《聊斋志异》所描写的,是对传统性道德的抗争。在封建制度下,这种抗争往往成为牺牲品。就像《水浒传》中的武松杀潘金莲,杨雄杀妻一样。甚至像《白鹿原》里鹿子霖的儿媳妇,在没有性的情况下直至死亡。这种压抑持续了二千多年,期间虽有尾生之类宁愿在花下赴死等英勇行为,但代价总是惨重的。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翻身的时代。人们从观看港台的朦胧片转而欣赏日本真正的动作片。网络上充斥着乳房与大腿,作家们更是毫不避讳地描述床上之事,真正做到了用下半身思考,上半身写作。这就像饿了三四天的人突然遇到美食,很有可能会被撑死。
这样的现象自然需要有人出面管理。但是如何管理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人们的需求是真实的、自然的;另一方面,过度的压抑和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欲望。治理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借鉴大禹治水的智慧。既然这种现象真实存在,打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适当的引导和疏通才是关键。
在这个时代大潮下,我们可以选择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必过分拘泥于是非和理论框架,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下班回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