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物理学院(西北大学物理学院怎么样)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悠久历史与卓越成就
西北大学的物理学科可以追溯到1923年。在抗战时期,它与迁陕的其他三校物理学科合并,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物理学科。自1937年物理学系成立以来,这里一直是西部地区物理学的摇篮和科研中心。近百年间,它以严谨的治学风气、坚实的数理基础和实践创新精神为特色,为国家培养了近两万名优秀毕业生。
在众多杰出校友中,有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的侯氏理论创立者侯伯宇,还有罗健夫等学术楷模和领军人才,其中罗健夫被誉为“知识分子楷模”。这些人物不仅体现了物理学院的辉煌成就,也彰显了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
物理学院拥有强大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多个博士、硕士授权点,涵盖了物理学、光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它还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师生提供了卓越的科研环境。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物理学院的表现一直名列前茅,显示了其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地位。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
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教师队伍中包括双聘院士、国家级人才以及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还拥有多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显示出其在师资和科研方面的强大实力。
专业设置丰富,质量卓越
物理学院设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一轮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物理学及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均成功入选。材料物理专业则是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一部分。自2021年起,这四个专业均按照物理学大类招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专业介绍:物理学
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宽广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他们将在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与应用物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两个专业也各具特色。前者注重光电子学、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后者则强调光学、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教育。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将在光通信、光谱技术、光电传感器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开发工作。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卓越的学术环境。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这里都是培养物理学领域杰出人才的摇篮。材料物理: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的育人与研究之旅
在科学底蕴的旅程中,西北大学物理学院独树一帜,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材料科学理论背景,同时掌握先进材料制备、分析及检测技术的专业人才。
这个专业的学子们,被赋予广阔的视野与使命,特别是在光电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他们将成为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将在未知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与应用,为社会带来变革性的技术突破。
物理学院院长杨文力教授寄语新生,物理学是驱动科技进步的基石,是原始创新的源泉。西北大学物理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资源。这里,不仅有严谨踏实的治学风气,更有注重实践的创新精神。
这里,也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校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他的研究在瞬态光学超快现象和光电子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还有张殿琳教授,任益民教授等,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家国情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西北大学的物理专业学子们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的背景下,得以在雄厚的师资团队、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实验条件下,精心设计的培养方案的滋养下,去追寻他们的科学梦想,承载家国情怀。
杰出校友侯洵教授是我国八五攀登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在瞬态光学超快现象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张殿琳教授、张彦仲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国家级的科研成果,他们的成就不仅仅是学术的荣誉,更是对家国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任益民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核爆轰专家,他的工作经历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20世纪60年代,他赴青海高原研制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原的成功爆炸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不仅是一个育人和研究的基地,更是一个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学子们将实现他们的科学梦想,承载家国情怀,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吴如山教授,出生于河南荥阳,于1938年踏入这个世界。他是欧洲科学院的通讯院士,一位以地球物理与地震学为研究方向的杰出学者。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学系的他,在国际地震与地球物理协会波传播…地震波散射分会担任主席。他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担任地震模拟与成像实验室的主任和教授,同时被西北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吴教授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知名的地球物理研究团队之一,尤其在地震偏移领域的性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再来说说刘加平教授,他于1956年11月出生在陕西大荔。作为我国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领域的知名专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教授于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学系,自那以后,他一直致力于建筑物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特别是在建筑热工与节能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他不仅深入研究地域民居建筑演变和发展的理论模式,而且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他的努力和贡献使他在该领域成为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他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西北大学的物理学科一直走在科学的前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研究者。这里的物理学者不断未知,追寻真理,推动世界的发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鼓励年轻人投身物理学习,因为物理能够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未来。如果你对物理充满热情,期待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那么请不要犹豫,加入我们吧!
西北大学的物理学院正在期待着你的到来。无论你是对地球物理有着浓厚兴趣,还是希望建筑与物理的交叉领域,这里都会为你提供广阔的舞台。我们欢迎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了解更多的招生信息。本文素材来源于西北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除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这里还有热情洋溢的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这里,你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科学梦想。2021年,让我们在西北大学的物理学院相遇,共同书写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