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高考最高分「2017年高考本科线」
欢迎来到阿呆爸育儿。
父母之爱子,情深意远,为孩子谋划未来,周全至每一处细微。几乎每一对父母都将孩子的成长置于人生首位,倾注全部的爱与耐心,无微不至地呵护。从学语到行走,从生活照料到学业辅导,父母的每一份付出都显得弥珍贵。他们时常想与孩子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怕过多的叮嘱显得嗦。按时接送上下学,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这是父母对孩子无怨无悔的奉献和毫无保留的爱。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先一步长大,便有责任为孩子遮风挡雨,传授生活智慧。成为孩子的铠甲,是许多父母的愿望。但今天,我想与大家的是,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并回应父母的爱,让爱成为双向的奔赴?
不要说要让孩子像父母爱他们那样去疼爱父母了,单单是不让父母生气这一点,就令许多孩子难以做到。我们见过《变形记》中的孩子,他们对父母造成的伤害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厌学、逃课、与父母争吵……但也见过为了为父母分忧,拼尽全力的三胞胎学霸。
同样是备受父母疼爱的孩子,为何在学习和性格上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值此高考成绩揭晓之际,我想与大家深入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
回想当年那个火爆全网的高考状元庞众望。他以744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市理科状元,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无数人。这个出生在河北农村的孩子,家庭背景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坚韧。
庞众望自出生起就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但他的父母和家人从未放弃对他的爱和关怀。在姥姥和姥爷的辛勤付出下,这个家庭始终充满着温暖和希望。庞众望从小就懂事,知道家庭的困难,他早早地开始帮助家人做家务,照顾妈妈的日常生活。
当庞众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时,这个消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庞众望的母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救治孩子,即使这意味着家庭将面临更大的困境。这种母爱无比伟大,令人动容。
庞众望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和人格的培养。在困境中成长的庞众望展现出了坚韧、懂事、孝顺的品质,这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学习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如何让爱成为双向的奔赴?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让我们一起教育的真谛,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庞众望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曾经只能依靠父老乡亲帮助的轮椅上的家庭,如今已是有了重大转机。幸运的是,手术成功,庞众望得以重新站立。众望妈妈坚信,正是她的坚持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这不仅仅是生命的给予,更是庞众望人生中奋斗与拼搏的起点。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为生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这一切都是源于家庭对他深深的爱意和期待。
为了给小众望凑齐学费,庞妈妈日夜操劳地做针线活,庞爸爸在身体状况稍好的日子里也会外出打零工。尽管父母已经竭尽全力,但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捉襟见肘。庞众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心疼父母的操劳和付出。他瞒着家人,每天放学后都会出去捡废品,希望能为家庭减轻一些负担。这一坚持就是六年,直到他上初中住校才被迫停止。
命运似乎对这个家庭并不宽容。庞众望上初二那年,长期节俭的妈妈因为严重贫血住院了。陪护妈妈的责任只能落在庞众望的肩上。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还欠着债务。他在医院旁边的小饭店帮忙,同时照顾妈妈。甚至,他借饭店的厨具,自己烹饪食物给妈妈吃。这一切的努力,都源于他对家庭的深深的爱。
庞众望不仅在生活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在学习上也从未放松过。家里的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这是学校老师对他的肯定和赞扬。2017年,他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是他面对生活困苦的最有力的反击。
庞众望曾说他的梦想是等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了,要带妈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的乐观态度和坚强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最近,他接受采访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那个少年笑着说:“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讨论的,因为我有一个那么好的家。”
经历了无数苦难,庞众望依然自信、乐观、积极向上。这是因为他的家庭充满了爱。只有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并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庞众望和他的父母亲人让家庭中的爱变成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偏执且无效的。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阿衍也面临着对他抱有高期望的父母,他们倾尽所有让他成材。但与庞众望的父母不同的是,他们的期望中带有过度的压力和逼迫。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和引导。当阿衍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慢慢改善。而不是用压力和逼迫让孩子感到无法承受。正确的爱应该是理解、支持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过度干涉和逼迫他们走向一条固定的道路。让我们从庞众望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