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网红,2017年英语高考全国一卷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历史的印记与数学的魅力
记者戴吉坤报道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件国宝级文物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静静地陈列在第二展厅。这件文物是南北朝时期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印信,通体黝黑,血红色朱砂渗透于肌理之中,散发着优雅而高贵的光芒。
时光荏苒,独孤信印已在旬河岸边静静躺卧了千年。岁月流转间,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聆听了时代的足音更替。直到1981年,两个少年在旬河入汉江的沙滩上意外发现了它。经过岁月的洗礼,独孤信印终于被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这件文物的传奇经历令人着迷。它由煤精制成,呈球体48棱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个,三角形印面8个。印文为楷书阴文,书法遒劲挺拔,具有浓厚的魏书意趣。据印文内容及核查史书,此印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印。每一面印文内容不同,各有其用途,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今年,独孤信印更是成为了高考数学试卷的焦点。试题融入了中华悠久的金石文化,背景为几何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道题的题面文字普及了印信的基本常识,并指出独孤信印是一个半正多面体,具有数学之美。独孤信印为48棱多面体,一共有26个大小不一的印面,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唯一一枚从隶书、魏碑体向楷书演变的印章。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因为涉及今年高考数学题而引起观众的极大关注。这件文物的发现人之一华开锋,如今已经是旬阳中学校长。他回忆起发现这件文物的经历时仍然激动不已。
如今,独孤信印已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大家争相观看,听讲解人员讲述这件出现在高里的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游客中不乏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数学的魅力。
宋青与文博事业的不解之缘
今年51岁的宋青,在年少时的一次偶然河边游玩中,发现了这件稀世珍宝。回忆起那段时光,他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他只有13岁,一次在河边玩耍时,无意间捡到了这个宝贵的文物。这件文物个头不大,却异常沉重,掉在水泥地上会弹起半尺来高,毫发无损,让他爱不释手。白天他将其装在书包里,晚上睡觉时则放在枕头下。
与同伴们一起研究这枚印章时,他们使用红墨水和白纸进行拓章子,将每一面文字拓在白纸上。宋青最清楚的是“大司马印”几个字,而小伙伴邓文胜则联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猜测这可能是白居易的印章。至于印面中的“独孤信白书”,孩子们并不理解其含义。在学校里,宋青还将拓下的“令”字作为指使对方的一张令牌,与同学们进行游戏。
这件无意中发现的“玩具”后来被发现是一件国之瑰宝。经过多次流转和鉴定,最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宋青的语文老师裴少强在得知此事后,认为这是一件文物,应当交给文化馆进一步鉴定。随后,宋青将印章交给了文化馆分管文物工作的干部鲁继亨,被妥善地保存在旬阳县文化馆。随着旬阳县博物馆的成立,这枚印章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当时虽然无法确定印章的价值,但宋青因积极捐献文物而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和奖励。
时隔多年,宋青再次见到这枚印章时,泪水涌上了他的双眼。他对同行的孩子说,这就是他当年在旬河边挖出来的印。如今,他依然对这件发现充满自豪和幸福感。他的愿望是希望有关部门为他颁发一个捐献证书或奖给他一枚独孤信印的复制品,留下永久的念想。
独孤信印不仅给宋青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更是造福了发现地安康市旬阳县的百姓。太极城森林公园建成的“独孤信印”广场成为了县城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独孤信印作为出土文物中印文最多的一枚印章,是书法和雕刻的艺术佳品,也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关于独孤信印为什么会遗失在旬阳以及怎么遗失的,目前还无法考证。但据南北朝时期文物研究专家贺达推测,独孤信曾任荆州刺史,当时的旬阳归荆州管辖,因此独孤信到旬阳视察、调研的可能性很大。据《周书独孤信传》记载,独孤信为鲜卑族,祖籍云中,生于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因战功赫赫而得名。他的女儿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声。这枚印章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宋青的慧眼和贡献,也展现了旬阳县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价值。史书载独孤信,一代奇谋大略之士,历经北魏、西魏的风云变幻,身居高位,职位显赫。他不仅手握重权,还是三个朝代皇家的国丈或太上国丈。想象一下,他的影响力之大,无愧于被尊称为“古代第一老丈人”。
这位传奇人物,独孤信,他的生活丰富而多彩。他的七女儿嫁给了隋朝的开创者杨坚,成为隋文献皇后;大女儿更是与北周明帝联姻,成为明敬皇后;四女儿则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结缘。这些婚姻背后的政治力量与家族联盟,都凸显出独孤信的非凡地位与影响力。
而他的权力象征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那枚组合式煤精印。此印章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公文、上书和书简三大用途。独孤信的一生南征北战,忙碌于沙场与朝廷之间,为了方便携带,他制作了此枚印章。这也可以看作是他在沙场征战生涯的一个缩影。这枚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使其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关于煤精的记载在史志中十分详尽,它是一种特殊的煤,由于其质地细密、韧性大,常被用于制作工艺美术品、雕刻工艺品和装饰品。据记载,早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已经开始用煤精制作饰品。以煤精制作的印章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枚,独孤信的这枚多面体煤精组印便是其中之一。
这枚印章不仅代表了独孤信的身份与地位,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当时官印文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无论是其丰富的用途、独特的材质还是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枚印章都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孤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枚印章无疑是他的传奇故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枚印章,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千年,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聆听历史的声音。我们也为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所折服,为这一历史珍宝所展现出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而赞叹不已。这枚印章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一段历史的传承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