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ook官网,bambook锦书改系统
本文将深入小米电纸书在面世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从全新的视角分析其与同类产品的竞争态势。不同于一般的分析文章,本文将以生动、流畅的语言风格,揭示背后的故事。
在科技巨头亚马逊的Kindle稳坐电纸书市场的头把交椅时,小米却悄然进军这一市场。史蒂夫凯塞尔的离职,无疑给这场竞争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这位Kindle的缔造者之一,见证了Kindle从诞生到辉煌,再到低谷的全过程。与此小米的多看电纸书也在众筹平台上崭露头角。
一直以来,小米都有着“价格屠夫”的称号。尽管在搭载骁龙处理器方面,小米的价格优势明显,但在其他领域,其性价比战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并不影响小米在IoT业务上的高歌猛进。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的SKU数量超过0个,可见其在IoT领域的野心勃勃。
尽管小米在手机业务上面临压力,但其在IoT业务上的表现却十分亮眼。尤其是电纸书业务,作为后来者,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市场策略,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与此国内电纸书市场虽然竞争者众多,但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掌阅的iReader电纸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高期望值与实际销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为小米电纸书提供了机会。
那么,小米电纸书要如何突破重围呢?要打败国内的竞争对手。中国的电纸书市场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参与者,但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小米电纸书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先击败这些国内的竞争对手。与其他国内品牌相比,小米多看电纸书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这是其优势所在。
小米还需要面对来自数字阅读平台的挑战。像掌阅、阅文集团等都有庞大的图书作品量以及用户量,他们推出的电纸书产品与小米多看电纸书有着相似性。这些数字阅读平台上的用户也是电纸书的重要潜在消费者,他们之间的争夺将决定市场的格局。
阅文虽未透露旗下硬件销售数据,但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QQ阅读今年推出的口袋阅产品,月销售量仅达458台。在口袋阅官网跳转的有赞商城里,该产品的评价数量寥寥,仅有22条。
昔日的电纸书霸主汉王,2010年曾以超过100万台的销量和8.8亿元的营收风光无限。到2016年,汉王电纸书的营收锐减至仅1247万,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降至3%。在iReader、口袋阅等传统巨头之外,一个名为“得到阅读器”的新产品悄然崭露头角。
就在11月21日,逻辑思维与BOOX(文石科技)联手推出了“得到阅读器”。这款定价1998元的阅读器,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小米多看电纸书相比,两者在价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考虑到电纸书市场的有限空间,得到阅读器的出现无疑加剧了竞争。
在与全球电纸书巨头Kindle的不平等竞争中,小米多看电纸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亚马逊最初以在线售书起家,随后在2007年推出了电纸书Kindle,几乎与iPhone 1代同步问世,两者均成为全球瞩目的数码产品。Kindle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一直强劲,进入中国市场后也迅速占据一席之地。
小米多看电纸书在Kindle面前显得力不从心。Kindle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心智中的认知远超小米;在产品线上,Kindle拥有更丰富的选择;在销售渠道上,Kindle在天猫、京东等平台上稳居榜首。小米多看电纸书并非毫无优势,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能力使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也为多看电纸书的推广提供了便利。
在电纸书的敌人时,我们不得不提到智能手机和用户习惯。电纸书的衰落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息息相关。智能手机的跨平台阅读和便携性特点使得电纸书逐渐失去市场。用户习惯在手机上进行阅读,而电纸书的功能逐渐被手机所替代。对于小米多看电纸书而言,除了与Kindle等竞争对手的较量外,还需要面对用户习惯和智能手机的挑战。
总体而言,电纸书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虽然小米多看电纸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要与Kindle等巨头竞争并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电纸书还需要面对智能手机和用户习惯的挑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胜负难以预料,唯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数字阅读的时代洪流中,有一群特殊的用户群体正悄然崭露头角。他们不仅是阅读的热爱者,更是拥抱电纸书阅读的先驱者。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用户群体并不多见。
根据《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虽然庞大,达到了惊人的4.32亿,但真正投入到电纸书领域的用户却相对较少。想象一下,每个人平均阅读12.4本数字书籍,每次阅读时长高达71.3分钟,这样的阅读习惯无疑为电纸书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在智能手机的巨大用户群面前,电纸书的用户群体显然仍然处于少数。
前瞻研究院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电纸书市场的现状与挑战。2018年,我国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预计达到了269万台,与此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接近4亿台。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下,电纸书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找到自身的独特价值和定位。
面对电纸书与智能手机、用户习惯的竞争,产品的价格和优势难以成为改变大势的关键。用户并不会因为某款电纸书的价格更低就大量购买。事实上,根据郭静的互联网圈统计,电纸书产品在天猫上的月销量并不理想,不足4万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电纸书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压泡面或者吃灰的替代品。
史蒂夫凯塞尔的内部邮件为我们揭示了他离开亚马逊的原因“我想要专注于社区服务,而不是赚钱以及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他与Kindle的故事告一段落,而小米多看电纸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众筹之后的路怎么走?小米是否会大规模上架电纸书产品?这将是真正的大考验。
作者郭静,是一位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的专栏作家、自媒体人。她关注互联网、TMT领域的动态,长期为多家杂志供稿。她的文章原创发布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上,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旨在电纸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在这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电纸书市场仍然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电纸书发挥更大的价值,满足更多阅读爱好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