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的获奖名单。我校共有四位优秀教师获得殊荣。
在公布典礼的中心舞台上,我校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冯妍卉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赵海雷教授荣获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两位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是行走的标杆。他们的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
文法学院的王霁霞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丽敏教授则荣获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作为年轻一代的教师代表,她们在教学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学名师奖及青年教学名师奖的评选是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的精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那些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同行专家认可的一线专任教师。
其中,冯妍卉教授作为获得者之一,是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代表性人物。她不仅是位知识渊博的博士生导师,还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明星教师。她主讲的课程《传热传质学(双语)》被誉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冯教授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还荣获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她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对于冯教授来说,教育是她的事业和使命,她始终全力以赴讲好每一堂课,激励更多学生热爱专业,为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对于这四位获奖教师的荣誉倍感自豪,并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赵海雷北京市高等学校的明灯
在辽阔的教育星空中,赵海雷是一位熠熠生辉的巨星。这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众多学子未知领域。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纷纷收入囊中,更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在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他的本科课程《固体电解质》大放异彩。更令人钦佩的是,他荣获了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这是对他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的最好肯定。
赵海雷的学术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作为北京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分会理事,他在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的深耕,让他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主持的一系列国家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经验,为他积累了深厚的学术资本。他的研究不仅获得了众多专利授权,还发表了众多被SCI收录的高质量论文。他的影响力更是跨越国界,连续七年入选Elsevier中国能源领域高被引学者名单。
赵老师深知教育的真谛在于点燃心中的火花,而非灌满一桶水。他坚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创新的源泉。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师或导师,最大的欣慰和成就莫过于看到学生在学术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他的教育理念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学术上实现与导师并行,最终做出突破性成果。
与王霁霞教授相遇感受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
王霁霞,一个名字背后是无数学生的成长记忆。这位北京市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学名师,不仅是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更是学生心中的引路人。她的教育情怀和温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爱的教育。
王老师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交流。她以深厚的法学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了学生的敬仰。她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魅力。她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除了教学之外,王老师还积极参与立法工作,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国家级媒体转载,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她坚信教育的真谛是引导学生找到生命的动力系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长。
遇见刘丽敏教授见证教学的卓越与激情
刘丽敏教授是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的获得者,她的教育之路充满了激情与卓越。作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她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刘老师的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这是她卓越教学的最好证明。她以饱满的激情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她的教学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中收获成长。
刘老师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她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她的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她以卓越的教学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如今,这位女孩已经步入人生的不惑之年,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台上,已经默默奉献了十六个春秋。她深情地对着自己和心爱的学生们道出心声:思想者,人生也。她深知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为学生们描绘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至少可以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前行。
在这条漫长的教育之路上,她始终坚信榜样的力量。正如塞内加所言:“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十六年来,她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热爱和执着。她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每一位学子,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启迪他们的智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每当她站在讲台上,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她倾尽全力,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她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灵魂的引导者。她引导学生们思考人生的意义,真理的奥秘,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岁月如歌,转眼间她已经走过了十六个春秋。她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从未改变。她深知教育的力量,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她始终坚持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共同前进。
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鼓励学生们勇敢面对挑战,坚定信念,追求梦想。她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不同的养分和关怀。她总是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位教师的故事虽然平凡,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她用十六年的坚守和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敬爱和社会的认可。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位伟大的教师,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