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二中2017高考成绩,乾县二中中考录取分数线
乾县二中琐忆系列之一:踏石留痕,人生初章
作者:王克勇
乾县二中,这块人生的基石,承载着我无数珍贵的回忆。时光荏苒,四十年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我从偏远关头高中来到梦寐以求的乾县二中任教,仿佛一场梦。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记得当年,我作为万千农民子弟中的一员,考入乾县一中,却遭遇“文革”风暴,大学梦断。但命运似乎并未对我完全关闭大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陈书记。他的仁爱之心,让我这个出身富农家庭的孩子得以重获一线生机。我成为全公社唯一的一名教师。
在那动荡的岁月里,我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初心,认真教学。在暑期培训中,我夜以继日地准备讲稿,赢得了广泛认可。县教育局的巡视组也对我赞誉有加。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有机会进入梦寐以求的乾县城关第二中学。作为农民子弟的我,深知学生求学的不易。他们承载着家庭的期待,每一个眼神都充满对未来的渴望。我倾尽全力去要求自己,与学生家长沟通。每个周日,我都会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家访。那些真诚的目光、那些温暖的家访,都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学生张养文的母亲曾拿出自己认为最珍贵的礼物自家院子里的大杏给我。那不仅仅是一颗果实,更是家长对我工作的认可和对孩子的期待。这份深情厚意让我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面对家长的期盼和孩子渴望的眼神,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和一名教师的职业良心我必须竭尽全力拼搏进取始终把学生家长当作亲人将学生当作子弟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在乾县二中的日子里我倾尽全力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更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小事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例如一九八一年我首次执教毕业班当时全校高考录取人数寥寥无几那一年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让许多孩子圆了大学梦也让我们所有人倍感骄傲和自豪。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成长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事业的信念和追求。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七月末,街道被雨水浸透,泥泞不堪,路人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学校的宋书记破例找到我,手里紧握着一份文书,那是邮局刚刚送来的通知。我接过一看,原来是学生窦富国被提前录取的体检通知。因为报考军校需要提前体检,只有体检合格后才能正式录取。时间紧迫,加上雨势猛烈,宋书记显然也感到焦虑,于是找我商量对策。
我毫不犹豫地答道:“我去。”披上一条包袱布,我双手推着仅剩一根钢条的“红旗”自行车,勇敢地冲进了雨雾。
出门后,我快速穿过柏油路,来到南村桥头。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脚下的路全是泥泞,我的低腰胶鞋根本无法应对。正当我步履艰难之际,路边的兽医站成了我的救星。我走进院子,向一位约摸五十岁的汉子求助。他看到我身处困境,面露惊异,迅速找出一双高及膝盖的胶鞋让我换上。他告诉我,前面的路自行车无法通行,只能步行。
我凭着记忆找到了学生所在的村庄,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窦富国的家。他的家是一排传统的农家房屋,分几次盖成。富国的父亲虽在县城与我有些许交集,但此刻的他显然没认出我。当我拿出通知给他看时,他的双眼湿润了,激动地告诉我:“娃总算考上了,老师你太好了!”这一刻,我心潮澎湃,无法用言语表达。
时间流转到一九八O年,新的学期开始。一天下午,我正在房间看书,学生祝转民满脸愁容地走了进来。他犹豫着、局促不安地讲述着自己的困境。他幼时丧父,与母亲和兄长相依为命。虽然学业优秀,但在高考中因几分之差名落孙山。他不想放弃,想复读重来,但家庭的经济压力让他无法继续前行。听完他的诉说,我深感痛惜,当即决定帮助他。
夜色渐深,我毫不犹豫地爬着简易铁梯,来到祝转民哥哥的家。他们夫妻俩刚开始还回避正题,聊些琐事。但我深知时间不等人,于是直奔主题,详细叙述祝转民的优秀,并承诺他的潜力巨大,下次一定能考个好学校。见我如此坚定,他们被深深打动,最终同意继续供祝转民读书。
祝转民非常刻苦,第二年便如愿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航天卫星测试计算工作,如今已成为国内高端科技的领军人物。每当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和坚定的决定,我都深感骄傲和自豪。大美西部观察原创文章
三年前,他携妻子与幼子到访我家,提及那段往事,他们兄弟至今仍然频频回忆,都感慨万分,多亏有王老师的悉心教导。对我而言,这种无心插柳的善举,绝非孤例。如同春蚕吐丝,蜡烛燃烧,教师的职责与本能,尽在其中。尽心尽力,便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对学生、对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人师表,我心足矣。
回溯到一九八二年,那是我执教高中毕业班的第二个年头。当时,考生众多而录取名额有限,为了减轻高考负担、降低考试成本,实施了考前初试制度。初试过后,我在阅完考卷后难得闲暇,独自漫步于街头。在西大街路北,一群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打土墙,其中墙头上提铁锤子的三人中,我认出了学生王文利。我立刻心生怒火,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打断他的劳作。孩子一时慌了神,打墙的人们也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我严厉地命令他停下,跟我走。
王文利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责任。预选虽过但高考尚未结束,他仍有潜力可挖,不能放任自流。我严肃地对他的父亲说,文利不仅是你们的孩子,也是我的学生。他必须在家专心复习,不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务。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父亲面对我的话语,面露尴尬之色。但随后我轻松调侃地告诉他老家的土墙也有破损倒塌的时候,如果他考完试愿意的话也可以回家帮忙修缮。文利的父亲听后紧紧握住我的手,再三道谢并承诺会严格管理孩子的学习时间。后来,这位学生成功考入北京化工大学,留校任教后下海经商,如今已成为国外某大品牌的国内总代理,事业风生水起。他对国家的贡献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教师就如同人梯,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负责每一节课、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尤其在关键时刻,我们要以学生为重,勇往直前。这些经历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启示我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本文系大美西部观察原创文章,授权发布。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事先获得许可。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了解更多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美西部观察。感谢阅读本文的朋友们,点赞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