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饮食中控制好胆固醇的摄入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它们以“脂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流动。当胆固醇水平升高时,会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如今,快节奏的工作让生活饮食变得匆忙,很多人倾向于选择快餐,然而这些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胆固醇。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饮食中有效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呢?接下来,微微健康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控制饮食是防治高血脂症的关键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控制饮食就能完全避免高脂血症。因为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仅有约10%来自食物,其余90%则通过身体自身合成。饮食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即使只摄入植物性食物,代谢紊乱的人仍可能出现胆固醇过高的情况。在科普宣传中,胆固醇常被视作健康的敌人,鸡蛋也因为其蛋黄中富含胆固醇而备受冷落。但在丢弃蛋黄之前,有几点值得我们了解。
身体自身产生的胆固醇实际上比食物摄入的还要多。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食物摄入,而身体产生的胆固醇数量与饮食摄入密切相关。当摄入低胆固醇饮食时,身体会自动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这也是单纯依赖低胆固醇饮食无法有效降低血液中整体胆固醇水平的原因。
鸡蛋实际上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甘油三酯是一种比胆固醇更好的冠状动脉疾病指标,高甘油三酯水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而正常的胆固醇水平对于细胞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我们无需将蛋黄视为不健康的食物而舍弃。
高胆固醇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心脏病。实际上,高胆固醇有助于抵御感染。关键问题在于身体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平衡。胆固醇对于身体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胆固醇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维护和正常运作,也帮助生产有助于消化脂肪的胆汁。胆汁有助于代谢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而这些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一同存在于蛋黄中。
要想在饮食中控制好胆固醇的摄入,除了合理饮食外,还需要了解胆固醇在体内的角色和作用。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能对胆固醇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