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血糖降得太快有猝死风险
关于我国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注意事项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一亿,如何降血糖成为医疗界关注的焦点。一些患者为了追求“速降”,尝试各种民间偏方,结果适得其反。下面通过李先生的经历,让我们深入了解降血糖的注意事项。
李先生年仅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他平时喜好美食与烟酒,不久前的体检结果显示其血糖严重超标,被确诊为糖尿病。为了迅速降血糖,他采取了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法。治疗后不久,他感到头昏、头沉、午餐前心悸、乏力、出汗等症状。
虽然化验结果显示其血糖已经基本正常,但为何还会出现不适症状呢?医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组织细胞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一旦血糖在短期内迅速下降,患者无法立刻适应,从而出现轻度头昏、头晕等症状。血糖下降还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悸、出汗等症状。这些实际上是机体对内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血糖下降过快容易矫枉过正,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与高血糖不相上下。轻度低血糖可引起心慌、出汗、饥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不仅如此,低血糖还可能引发反跳性高血糖,影响血糖的平稳控制。
有学者指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及其引发的身体伤害可能会抵消一辈子控制高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机体各脏器调节功能下降、神经感觉衰退,他们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症的发生率较高,危害更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
作为糖尿病患者,应在内分泌或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患者应循序渐进地调整药量,既要使血糖尽快达标并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又要避免急于求成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引发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
降血糖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持久性的过程,不应该追求“速降”。微微健康网的流产网小编提醒广大糖友,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逐步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健康,远离糖尿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