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最好
许多父母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满怀焦虑,他们热衷于研究育儿知识,希望尽早为孩子树立规矩,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守规矩,便于日后学习。给孩子立规矩的时间点至关重要,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美国儿童行为研究学者罗特鲍姆教授指出,对于一岁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虽然发展飞速,但他们的理解能力却似乎停滞不前。频繁向宝宝灌输规矩和道理并不明智。过多的言语不仅会打断宝宝的思维,而且宝宝也很难理解,这会导致父母焦躁不安,对宝宝的成长毫无裨益。
专家表示,在宝宝一岁半之前,尽管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语言并理解一些对话,但他们的语言能力仍然不足以让他们与他人正常交流。宝宝只能理解别人的部分语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都是宝宝学习规矩的障碍。
有些规矩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连,如“玩到5点就不能玩了”或“那里危险,你不能去”。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来说,这些话语无异于废话,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直接感受和需求,不合心意时便会大哭大闹。父母应以坚定的行动来阻止宝宝,让孩子从行为后果中感受“规矩”。
有时,宝宝故意做妈妈不允许的事只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他们喜欢看妈妈生气的表情。如果妈妈对宝宝置之不理,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当宝宝进入2.5至3岁的年龄段时,这是给他们立规矩的关键时期。妈妈应该分清顽皮淘气与没有规矩之间的界限。顽皮淘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行为,而规矩是一定的标准、习惯。只要小宝宝的行为不造成破坏或伤害,妈妈就没有必要过于严格管教,因为宝宝是在体验中成长的。
人的思维过程容易产生“定式”,即“先人为主”,对3岁前的宝宝来说尤其如此。很多第一次的经历往往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导向作用。例如,当宝宝第一次打碎碗时,妈妈应告诉他们如何正确拿碗并强调注意事项。然后一起清理碎片,这样更能加深宝宝对错误的认识,以后用碗时也会更加小心。在这个关键时期,父母的引导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将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习惯和人生基础。